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。新华社资料照片
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(记者全晓书、喻菲)?4月24日是“中国航天日”,今年的这一天意义更加特殊。50年前的今天,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成功发射,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,也由此迈出了探索浩瀚太空的第一步。
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中国的航天机构、科普组织纷纷开展了线上分享活动。参与“东方红一号”任务的老一辈科研人员出现在各种直播和在线会议平台,向年轻人讲述一个即使在今天看来都令人赞叹的航天壮举。
一切从头做起
为响应毛主席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”的号召,中国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程。
1968年,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,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?!岸胶煲缓拧蔽佬堑难兄普浇胍桓鲇屑苹?、有步骤、有组织、有领导的快速发展期。
完成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总装和出厂的三号厂房外景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供图
时任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潘厚任回忆说,中央拨了两亿人民币,“两亿人民币在那个时候,真是不容易的”。
然而,除了经费,中国的老一辈航天人几乎“一无所有”——研制卫星所需生产、加工设备不足,测试、试验设备不齐,资源、人员短缺,西方国家在元器件、技术上对中国实行封锁,前苏联也和中国技术断交。
“那时候,中国工业基础薄弱,科研条件较差,国际形势也于我不利。所以,我们一切都得靠自己,从头做起?!迸撕袢卧谟珊教炜破展尽鞍铡弊橹囊怀∠呱戏窒砘嵘纤?。
为了帮助年轻人了解当初实施这项任务的难度,潘厚任打了个比方:如果把放卫星比作吃馒头,那么,当时的科研人员要从开垦荒地做起,然后才能种麦子、磨面粉、蒸馒头。
制造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主要结构件的端面仿形车床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供图
1970年4月24日,外型近似球体的“东方红一号”成功进入预定轨道。它直径为1米,重达173公斤,比前四个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重量之和还要重。
在科研人员攻克的各项技术难题中,有一项令人印象深刻:让卫星在轨道上奏响《东方红》,全中国人民都能通过收音机听到这首来自太空的乐曲。
“东方红一号”乐音装置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供图
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介绍,科研人员制作了专门的乐音装置,用电子乐音的方式模拟出《东方红》乐曲,并让乐音装置在40秒内播送乐曲的前8个小节,用接下来20秒进行遥测信号的传递。
不过,一开始试验时,从乐音装置里传出的声音让在场的人们始料不及:乐曲变调了。小组成员刘承熙经过冷静的分析,决定请乐音专家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。他专门跑到上海找到国光口琴厂的老师傅,老师傅告诉他要加上谐波,加上去声音就抑扬顿挫了,就比较好听了。
解决了变调的问题,怎么才能让地面上的人听到呢?
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总体组成员胡其正回忆说,研制小组想到了“接力传递”的方法,将卫星播放的乐曲,通过地面接收站进行解码后,发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,再经过电台的广播,各种型号的收音机都能够完整接收。
心灵里程碑
“我认识的很多人,都是小时候听收音机里传来的卫星播放的《东方红》乐曲,从而决定投身航天的。这是无形的力量。”组织线上分享会的爱太空CEO白瑞雪说。
“它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起点,也是中国人心灵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——在那样一个国门尚未开放、生活如此艰难的岁月里,它让很多中国人得以抬起头来仰望星空?!卑兹鹧┧?。
当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喊出点火命令的张积华回忆说,当指挥所传来任务成功的消息时,发射场上顿时沸腾起来,所有人都眼含热泪,大家相互握手拥抱。
孙家栋正在观察分析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情况。新华社记者杨武敏摄
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孙家栋说:“那个激动的心情确实没办法说,你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中国的条件,能把第一颗卫星弄到天上去,确实是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搞的。真是感觉扬眉吐气?!?/p>
胡其正指出,“东方红一号”给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三方面的重要影响。“第一,为后续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;第二,摸索出了一套卫星研制的工艺流程;第三,培养锻炼了一批航天队伍,这个队伍可能比起‘东方红一号’的技术更重要。”
孙家栋后来一共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,并成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?!岸胶煲缓拧奔际醺涸鹑酥坏钠莘㈤砗罄从种鞒盅兄屏恕岸胶於拧蓖ㄐ盼佬恰ⅰ岸胶烊拧钡诙ㄐ殴悴ノ佬?,还成为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。
2003年10月16日,酒泉,戚发轫在“神舟”五号载人飞船前留影。新华社记者李刚摄
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则自主研制并发射了近300个航天器,占中国在轨航天器绝大多数,创造了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史上的多个“第一”。
在潘厚任看来,航天事业可以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,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?!昂教煊τ玫礁鞲鲅Э浦?,比如数学、力学、天文学、温度控制、真空研究、微重力研究等,航天器所用到的元器件和材料也相当广泛,航天器上的载荷更可以为各个学科提供创新研究的平台。现在,太空旅游、太空殡葬也在发展中,航天真是包罗万象?!?/p>
他指出,“东方红一号”至今仍在轨运行,它象征着一种崇高的航天精神,这种为国家富强而奉献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。
2016年8月23日,国防科工局发布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外观设计构型图。图为火星车与着陆巡视器外观设计构型图。 新华社发(国防科工局供图)
“那个年代,除了吃饭、休息,我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‘东方红一号’这个任务上,没有节假日,也没有业余时间。现在的航天人也是一样的?!迸撕袢嗡担衲?,中国要实施火星探测任务、嫦娥五号月球探测任务,年轻一代的航天人一样甘于奉献。
“任何事业都有挫折,任何时代都有艰难的时刻?!卑兹鹧┧担霸诠η渴⒌慕裉旎乜吹笔辫畏玢逵甑哪嫦?,逆袭之中的那种精气神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?!?/p>